温州—马德里航线的停航,引发了人们对二线城市能否稳定运营国际航线的担忧。国内二三线城市国际航线的繁荣,长久以来依赖于地方补贴,而一旦撤走补贴,这些航线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?有多少国际航线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?
国内二三线城市开设国际航线的热潮,早已在2016年前后开始降温。随着各地政府不断投入真金白银,航线数量激增,但许多航线在三年培育期后未能实现市场化运营,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虚耗。
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报道揭示了地方政府补贴国际航线的现象,也揭示了补贴政策可能带来的市场秩序扰乱问题。与此同时,随着航权分配政策的调整,民航局开始支持北上广等城市的航空枢纽建设,形成了“3+7+N”的国际航空枢纽体系。
对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,业内专家建议,需要优化补贴政策,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二三线城市并非不能新开国际航线,关键在于航司自行投入培育,自负其后果,不能再由政府买单。
在这场国际航线的争夺中,地方政府、航司以及旅客都在寻找平衡点。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,如何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稳定运营国际航线,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图片说明:
- 2016年,英国航空停飞了成都往返伦敦的航线。本文图/视觉中国
- 2024年11月17日晚,浙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,旅客在T4航站楼办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航班的值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