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塑后的文章:
日前,一款手游发布公告,宣布将对健康系统进行第二阶段升级。自2021年9月25日零时起,所有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用户,经实名校验后,将无法登陆游戏体验。这款手游成为首款实行此举措的未成年人禁登手游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据游戏公告所述,此举旨在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,营造和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。然而,这一举措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,是否能够真正保护未成年人,还有待在运行后接受检验。尽管如此,手机游戏迈出这一步,从规则层面对未成年用户调整运营策略,其出发点值得肯定。
一段时间以来,关于青少年防沉迷的讨论热度不减,一个共识日益清晰:任何带有娱乐性质的游戏、活动等都需要有“防止青少年沉迷”的意识,以引导青少年适度参与。为此,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措施,如实名认证、限制时长、游戏内容审核等,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。近期,中央网信办启动“清朗·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”专项行动,以解决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随着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,未成年人的上网环境将更加健康。
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,技术不设限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这也是为何人们乐见在技术上提高登录门槛、严格限制时长的原因。然而,尽管不少平台已采取“技术责任”,但执行效果却参差不齐。为此,相关游戏、社交平台需要进一步查找并弥补技术漏洞。如何更精准识别未成年用户、如何使“青少年模式”内容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、如何防止家长或老年人成为青少年的“马甲用户”等,都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优化。只有当技术设置更加精细严密,落实更加有力有效时,青少年才能在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里自由畅游。
此外,青少年防沉迷不仅是“技术责任”的课题,更应思考“教育责任”。有专家指出,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被破解,因此,不能仅依赖技术。要完善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机制,就需要延伸到学校、家庭领域,在教育层面作出更多探索。例如,家长应引导孩子健康上网;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,教会孩子们更多关于信息识别、辨析等方面的能力;学校和家庭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课余活动,用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替代上网娱乐的时间。好的教育,不是做限制性的减法,而应思考如何做开拓性的加法,教会孩子们综合认知、有效判断、自律自制的意识和能力。只有这样,互联网才不会成为家长日夜设防的烦恼,而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助手。
青少年防沉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向、群策群力。在技术优化、家庭引导、学校教育、行业监管等方面更高一筹、更进一步,各方责任主体凝成一体、汇成合力,就能更好促进游戏等行业健康发展,帮助广大青少年向阳生长。
图片: (此处保留原有图片)
作者: 乘愈
来源: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